找到相关内容36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刘立夫:佛家的处世论

    其它一切都是不真实的,假的。因此,人们要认清世间一切的虚幻,把握人生的真实,以人生的真实面对生活的虚幻,随缘不变不变随缘。《金刚经》中有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无住是相对住着而言,世间人对六尘境界的...,不坏俗而标真,不离真而亡俗。”(《万善同归集一卷上》)在延寿看来,宇宙的存在是唯一的,所谓本末,只是真际不同的表现形式。无论凡人还是圣人都具有真如佛性,其差别只是随缘而化的现象,他们都本于共同的种源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1483402.html
  • 诸家大手印比较(六)

    ,是即果大手印也。[2]   若言果道,此必圣凡上下涅槃生死,皆能无希求,无所住,真正无上之随缘不变不变随缘。察而恒照,照而恒寂,等同诸佛,方是果也。复次学道行人,心驰缘观,真体不得显露。必善巧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0885442.html
  • 缅怀佛源老和尚

    利养不介于怀,向佛之心坚逾金刚。无论是风云四起的战乱年代,还是长夜漫漫的文革岁月,或者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,老和尚始终巍然不动,不变随缘,经受了时代和魔难的考验,养成了堪令四众深深景仰的人格与僧魂。拨乱...

    惟升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45889698.html
  • 不是“体用”,而是“体相用”

    (960—1028)作《天台教与起信论圆融章》更能说明这一点。随着《大乘起信论》更为频繁地进入天台宗,天台宗的“体相用”论域也就多了起来,比如由湛然依据《大乘起信论》中的“真如不变随缘”之义而提出来且后来特别为天台宗人所推崇的“不变随缘随缘不变”的思想其实亦蕴含着“体相用”义,其中的“不变”是指佛性,是“体”;“随缘”是指万法,是“相”;而“不变随缘随缘不变”对于众生成佛的意义就是“用”。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841394.html
  • 宋代性理思想之渊源与佛学(禅学)(1)

    、实性、实相等。从本具不变者言,称“性”;从不变随缘之理体言,称“理”。是以理与性二字并用,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义。而理事无碍之观念用,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义。理事无碍之观念,将理法界(本体)与...动  ,故理即事耳。  以上所举数段。足可证知理、性二者常或合用,或分用,乃在互相诠释,以解释华严之法界观。主要不外在说明本体 (理) 是空性(性),真实不变,遍一切现象(事)无不一一有之,而又能随缘...

    熊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347394.html
  • 侧闻散记第四集(1)

  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  我即无我无我即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 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执著无我,那是断灭;你执著有我,是定性,断灭是断边,定性  是常边,你以常断二见来问我,能问到佛吗?  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  问:随缘不变随缘是什么,不变又是什么?   答:比方说你爸爸打你,随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450566.html
  • 澫益法师儒佛会通思想之研究——以《学庸直指》为例

    二教的“中”是“亦名中道”“亦名为中”。至于别圆两教虽涉及中道,但别圆所言的中谛理并不尽同。别教为大乘次第教,所讲的中谛理是“但中”,圆教为大乘圆顿教,所讲的是“圆中”。别教讲中谛理具随缘不变义,真如法性是“理超事外”“事不即理”,独立于十法界诸法之外之上的清净凝然不变的法体,所以称为“但中”。圆教的圆中理则具有“不变随缘”与“随缘不变”义,真如法性(如来藏)不变而随迷悟缘成就十法界依正诸法,...

    周玟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751885.html
  • 宋代天台山家山外论争

    不二,是从「性起」方面说的.所以法藏注释《起信论》不变随缘义,也是基於「性起」的观点.湛然依《起信论》,乃是为了说明天台「性具」之义.所以湛然在《十不二门》中,吸取《起信论》「色心不二」观,旨在把天台「...知礼在其撰述的《十不二门指要钞》,主张「一念灵知」是属事,强调「妄心观,两重能所,理具事造,别理随缘」为之反驳.  庆昭门人继齐即撰《指滥》,予以驳斥,主张真如不变随缘,是天台圆教之理,别理岂有随缘....

    释演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556809.html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无碍,见性不随尘之大、小、长、短、方、圆而有差别,周遍无碍,圆照法界。见性不分,见性周遍一切法,借物而显,但不属于那一物。若属,则见此而不能见彼。见性超情,见性其体不变,其用随缘,因缘、自然二皆不属,...可爱果,造恶因得不可爱果。行者切切不可迷昧此真心循现万物的因果规律!  (三)空不空藏——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 如来藏其体是空,其用不可随缘,犹如虚空体非群相,可是虚空是不拒绝所有一切相,在其中自然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智顗学说的传承及湛然对天台宗的发展

    迷,是故肯云无情有性。”这是湛然以一切唯心、性具一切诸法为依据而对无情有性说的正面提示。  3.融会《大乘起信论》所阐明的真如不变随缘二义以论证无情有性。湛然认为:“随缘不变之说出自大教,本石无心之...混澄?为波自分一清浊。虽有清有浊,而一性无殊。纵造正造依,依理终无异辙。若许随缘不变,复云无情有无,岂非自语相违耶?”真如不变随缘义的援引,是湛然所提出的关于无情有性之最为有力的论据,而其关键则是将佛性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966217.html